放鹰 首页 > 了解韩国 > 世界遗产 > 非物质文化遗产 > 放鹰 >

放鹰是一种对鹰加以驯化,使之帮助猎手追捕野生动物的狩猎方式,有4000多年的悠久历史。源于亚洲,通过贸易和文化交流传播到了其他地区。过去放鹰主要作为确保粮的手段来使用,但是现在成为了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户外活动,在60多个国家得以传承。

驯鹰主要在寒露至冬至期间进行,在冬季用其进行打猎。到冬天在野山张开大网来捕鹰,刚捕到的赢由于生性十分凶猛,所以要由熟练的驯鹰人员(托赢)进行驯化。为了驯鹰,要将鹰放进房里饲养,这种房称为‘鹰房’。驯鹰人(鹰主)在鹰房与鹰共处,以让驯鹰人得以亲近。放鹰活动不是由个人进行的,而是组成一个放鹰队来进行,分为驱鹰人、驯鹰人、导鹰人组成。‘摘sicimi(装聋作哑之意)’这一俗话也来自放鹰,鹰主为了表示属于自己的鹰,在上面所贴的名签(将牛角磨成5厘米左右的长度,在上面刻上名字)称为为‘sicimi’。

此次提名申请由韩国、阿拉伯联合国酋长国(UAE)、比利时、捷克共和国、法国、摩洛哥、卡塔尔、沙特阿拉伯、叙利亚、西班牙、蒙古等11个国家共同参与,由UAE调整申请书的填写,并与遗产管理局进行协调,发挥了作为联络点(FocalPoint)的重要作用。开始有12个国家参与,在委员会召开之前斯洛伐克表明撤回申请。将各个国家个别提出的相关资料,通过由UAE综合整理的方式完成了申请书的填写,并为了申请书内容的最终调整及内容的补充,8月和12月在阿布达比召开了全体会员国参与的会议。

此次共同提名的申请书,不仅由于其内容的充实性,还因为是11个国家共同努力所取得的成果,在国际社会中作为一个杰出范例得到了认可。